top of page
偏差行為的背後原因,是心理及情緒上的需要。
~Axline Virgina
如發現兒童或青少年有以下的情況,表示他們內心可能正受困擾,遊戲及創意藝術治療特別適合。
情緒表現
-
經常焦慮不安
-
經常大發脾氣
-
情緒失控
-
自我要求過高
-
不能面對失敗
-
不敢嘗試
-
時常提不起勁
-
對事物失去興趣
-
經常煩躁
-
充滿敵意
-
經常憤怒
-
經常情緒低落
-
長期悲傷甚至抑鬱
-
覺得不被喜歡、沒人明白
-
感覺無助、傷心、失望
-
沒有自信
-
過份自大/自卑
-
自我形象低落
-
自尊感弱
-
內疚/自責
-
過份羞愧
-
莫名的恐懼
-
分離焦慮
社交表現
-
難於投入群體生活
-
拒絕上學
-
拒絕與人合作
-
過份依賴
-
過份退縮
-
沒有朋友
-
欺凌別人/ 被欺凌
-
身體或言語上攻擊別人
-
衝動行為、不能自制
-
社交困難
-
選擇性緘默
身體狀況反應
-
咬唇、咬甲
-
尿床、遺便
-
濕疹
-
失眠
-
磨牙
-
口吃
-
拔毛髮
-
飲食失調
-
自我傷害或自毀的傾向
-
經常出現頭痛、胃痛等狀況,卻找不出原因
遭遇以下經歷
-
父母離異
-
父/母再婚
-
家人相處不和睦
-
親友、寵物離世
-
工人姐姐離去
-
新成員加入 (弟妹/繼父母等)
-
遷居/轉校/移民
-
兄弟姊妹競爭
-
自己/家人長期生病或住院
-
寄養/領養
-
經歷/目擊家庭暴力
-
經歷/目擊嚴重意外
-
身體/心靈受虐
-
被性侵犯
特別發展需要
-
自閉症
-
過度活躍
-
專注力不足
-
發展遲緩
bottom of page